希望或期盼 (Raja)

對蘇非 而言,"raja"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等待其所渴望在存有中出現的、對善行 的接受、以及對罪行的寬宥。希望或期盼 的基礎是─個人純粹為他(她)的錯誤和罪惡負責,而一切美善皆源自於(同時也是)「真主之慈憫」,這個事實可以用這種方式看待:為避免陷於惡習與錯誤、讓 自欺蓋過善行及美德,一位入門者必須透過持續地尋求寬宥、祈禱、避免罪惡及敬慎的行為才能向真主前進。

一個人必須在持續察覺到真主的監督下生活,而且必須以懇求和奉獻 的精神不斷地敲著祂的門。如果一位入門者成功地在恐懼與希望之間建立一種平衡,他(她)就不會(對成為真主之完美與心愛的僕人)絕望,也不會在任何個人的美德上有所欺瞞,或由此疏忽了他(她)的責任。

那些真誠忠於那「全能者」的人,會擁有真正的盼望,這意謂他們會藉由避免犯罪來尋求真主的恩寵。這樣的人會盡其所能行善,然後轉向真主,期盼祂的恩典。不過,有些人卻懷有錯誤的企盼。他們畢生都花在罪惡上,卻還盼望真主給予恩寵及回報,即使他們連一絲一毫的義務責任都不履行。他們似乎相信真主有應承每個人進入天園 的義務。這種奢盼不但是一種錯誤,更是不尊敬 那「至慈者」、「至仁者」(the All-Compassionate)的表現;這樣的期盼反映出他們(錯置的)希望,他們誤以為真主會違反祂的本性免除他們背負其罪行的惡果。擅自想像一個人會獲得在天園中佔有一席之位的保障就是一項罪過;希望和戮力獲得此份保障才是值得稱許的。

對於蘇非而言,希望(hope)或期盼(expectation)與願望(wish)並不相同。願望是不一定能實現的渴望,而希望或期盼則是一位入門者透過一切合法的方式主動追尋其所渴望的目的地。為求真主以「祂的慈憫」來幫助他(她),入門者應當竭盡全力,以一種近乎先知的洞見和意識,令神之避難所的所有門應聲而開。換言之,希望是一種信仰,相信「神的慈憫」會擁抱一切造化,就像相信「祂的知識、意志及力量的屬性」一樣;希望也是一種期待,期待他(她)可以被蘊涵在祂的特殊恩慈中,《古蘭經》云:我的慈惠包容萬物(7:156);而一則「庫德西聖訓」(hadith qudsi)[1]也說:真主的慈惠超過祂的憤怒。[2]這般慈憫,連惡魔都希望在後世 可以從中獲益;因此,對這份慈憫漠然以對,以及不再對被涵括在這般慈憫中懷抱希望,甚而否定它,都是一項不可寬宥的罪過。

希望意謂著一位入門者全心倚靠祂的「至寬」(the All-Munificent)與「全愛」(the All-Loving),尋求抵達那「全能者」的道路。穆罕默德.路特菲 先生(M. Lutfi Efendi)也將他的希望表述如下:

請對我仁慈吧!噢!我的「監督者」(Sovereign)!

請不要停止喜愛那些匱乏 和窮困的!

難道「至和至寬者」(the All-Kind and Munificent)停止喜愛祂的奴僕,是合適的嗎?

大凡領受這番神之仁慈的榮耀者,好比是找到一個無窮的寶藏,尤其當一個人失去所有、遭遇不幸、或在他(她)的良知感到無法為善或由罪惡解脫之時。簡言之,一旦再無任何可供依靠的工具被留下時;一旦所有道路的導因與方法都在「製造者」(the Producer)那兒終結時,希望照亮了道路,就像是一座聖山,在前頭引導人們攀升至那在正常狀況下無法觸及的峰頂。

在此,我無法不想起沙斐儀 「伊瑪目」[1](Imam Shafi'i)在加薩(Gaza)所留下的遺言中所表述的希望:

當我的心變硬、當我的路被封閉時,
我把我的希望當作一個通往祢的寬宥之梯;
我的罪行在自己眼中實在是太大了,但是
當我把它們和祢的寬宥相比時,
祢的寬宥卻遠比我的罪行大得多。[4]

一個人為了棄絕罪惡與轉向真主因而感到恐懼是可取的。人應該在墮入失望之坑與死亡之兆出現時珍惜希望。關於真主懲罰的畏懼會移除安全之感,而希望會拯救信仰者不被失望吞噬。因此,當一個人已善盡所有義務與責任時,仍會感到恐懼;就算他(她)在行善力有未逮時亦仍能懷抱希望。此即雅哈亞.伊本.穆阿茲.穆阿茲" (Yahya ibn Mu'adh)在下述懇求中所宣稱的:

噢!真主!當我耽溺於罪惡中,心中所感受到的希望,卻常常大過我在完成最完美的善行之餘所感受到的希望。這是因為我由於瑕疵和不完美而「受損」,且從未無瑕、無誤。當我被罪惡玷污時,除了祢的寬宥,我別無倚靠。我怎能不依賴祢的寬宥,不把祢看作「寬宏者」(the Generous One)呢?[5]

對於許多人而言,希望與珍惜那對「神之存在」的良好看法是同義字。[6]以下的「庫德西聖訓」即云:我對待我的僕人,一如他想要我對待他的方式。[7]有個人曾經夢見阿布.撒赫勒 (Abu Sahl)正在享用無法形諸筆墨的豐盛恩典 與福賜,他問他是怎麼得到這麼多回賜的?阿布.撒赫勒答道:我是經由我對我的「主」的良好看法得到的。[8]那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假如希望是真主彰顯祂無限深厚之慈憫 的工具,那信仰者就不該對它死心。就算一個人總是行善、保持其誠懇並為人謀福,但這仍只是一個能力有限之有限存有的成就;當把它們與真主的寬宥相較時,就顯得一點兒也不重要了。

畏懼與希望是真主可以植入信仰者心中最大的兩份禮物。如果還有一份禮物比這些更大,那就是一個人要在畏懼與希望之間保持平衡,然後利用它們作為到達真主之光的一雙羽翼。


[1] 當一則「聖訓」其意義是直接屬於真主,但敘述者是「先知」時,這則「聖訓」便被稱為「庫德西聖訓」。

[2] Al-Bukhari, "Tawhid," 55; Muslim, "Tawba," 14-16; Ibn Maja, "Zuhd," 35.

[3] 編註:「伊瑪目」(imam)的原意為「站在前列的人」、「首領」、「表率」等,通常指穆斯林集體禮拜 時、站在前面帶領禮拜的人。但在「順尼派」(Sunni)裡又用以指稱著名的宗教學者和教法學派的創始人。

[4] Al-Dhahabi, 1: 150.

[5] Al-Qushayri, 133.

[6] 換言之,一個人應該視祂為一位「至慈」、「至宥」(All-Forgiving)的「主」,而非一位「全懲者」(All-Punishing One)。

[7] Al-Bukhari, "Tawhid," 15; Muslim, "Tawha," 1;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Dawa'at," 132.

[8] Al-Qushayri, 134.

Pin It
  • 上創建。
版權所有 © 2024 法土拉.葛蘭正式網站。
fgulen.com是官方來源 Fethullah葛蘭,土耳其著名的學者和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