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哈德」

隨著真主的使者抵達麥地那後,伊斯蘭與不信道者間的爭戰進入了另一個新紀元。先知在麥加時早已殫精竭慮、毫不保留地地詳述伊斯蘭的基本原則,並予以他的門 徒們道德與精神上的砥礪。而自西元六二二年的「希吉拉」後,原屬各個不同部族和地區的新穆斯林開始群居於麥地那。雖然穆斯林們只能在那兒守有一小片土地, 且古萊氏人仍無所不用其極地聯合其餘部落想將他們趕盡殺絕。

處於此種劣勢下,穆斯林社群最終能夠大獲全勝(更遑論其後來永遠地存活下來)實賴幾點要素,現按其重要性列於下文:

  • 有效率且有效果地將伊斯蘭廣傳出去。
  • 斬釘截鐵地指出不信道者的謬誤之處,使人們無法質疑伊斯蘭的真理。
  • 憑侍耐性與剛毅正視流亡、蔓延的敵意、反對勢力、經濟困境、飢餓、不安全及危難。
  • 在遷移後重新賺得為麥加人強取之財物。
  • 以勇氣與武器抵禦任何想要阻撓其行動的攻擊。且一旦展開抵抗時,他們會無視於敵人在數量與物質上所佔之優勢。

除了來自於麥加與其聯盟的威脅,年輕的社群也必須和掌控麥地那經濟生活的三大猶太部落搏鬥。儘管猶太人也期盼先知的到來,但他們卻因先知不是猶太人而反對他。真主的使者一到麥地那最先做的幾件事之一便是與猶太人簽訂協定。[1]不過猶太人仍包藏禍心,不斷密謀對抗真主的使者與伊斯蘭。例如精練的猶太詩人卡俄卜.伊本.阿須拉夫(Ka'b ibn Ashraf)便寫詩挖苦穆罕默德,並教唆煸動其敵人。

而此時在麥地那,另一個不懷好意的元素:偽信正開始醞釀著。偽信者可以分成四個主要的族群:

  • 非伊斯蘭信徒但卻以其所具高位深入穆斯林社群中製造紛擾者。
  • 了解政治實況、企圖從皈依伊斯蘭中得到利益者。然而他們仍保持與反伊斯蘭勢力接觸,希望能同時從與雙方的接觸中得利並不致禍延其身。
  • 尚未下定決心、但表面上卻似乎接受了伊斯蘭只因其周遭之人都這麼做的人。
  • 那些已接受伊斯蘭為真正宗教、但卻發現很難摒棄其固有的生活方式(包括迷信和風俗)而恪守伊斯蘭所要求的自我規範之人。

軍事行動鑑於情勢艱難,真主的使者決定發動軍事行動深入沙漠中心。他懷有幾個宏願:

  • 不信道者「想吹滅真主的光明,但真主要完成他的光明,即使不信道的人不願意。」(《古蘭經》第六十一章第八節)真主的使者想證明不信道者無法摧毀伊斯蘭,從而顯示伊斯蘭是不能被忽視的。
  • 麥加在阿拉伯享有一個優越位置。那是半島上最令人聞之喪膽之權力所在,故所有部族或多或少都依附其下。真主的使者欲藉由將軍事行動開拔至鄰近地區來突破古萊氏的獨控。在當時,「強權即正義」幾是亙古不破的至理名言,因為「正義」往往過於疲弱而無法扭轉一切。而古萊氏在阿拉伯擁有強權與財富,也因此鄰近部族總歸順他們。伊斯蘭既是要來彰顯正義,則真主的使者就必須突破麥加的桎梏。
  • 穆罕默德的使命不僅限於重建一個時代或國家,他是被派來憐憫所有世界的。故真主要求他竭其所能傳遞伊斯蘭。為求成功,他必須了解半島上的現實況狀。這些軍事行動就像是其使命的開路先鋒,既提供其所需資訊,亦為宣揚伊斯蘭鋪路。
  • 擊潰敵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是驅使他們進行一場無預警的不成熟行動,如此可使自己長保主動。真主的使者當然早已聞知古萊氏人與麥地那偽信者的首領阿布杜拉.伊本.烏拜.伊本.撒魯勒('Abd Allah ibn Ubayy ibn Salul)暗通聲息。他亦得到麥地那可能會受到攻擊的警報。於是在古萊氏軍隊進入麥地那的郊區飽掠而歸後,真主的使者立即下達出征令以鼓動古萊氏在來得及三思之前便與他們開戰。結果他成功阻撓了他們的計謀。
  • 古萊氏依靠與敘利亞和葉門間的國際貿易為生,故必須捍衛其貿易路線。然而現在穆斯林居住在麥地那,這些貿易路線便受到威脅。先知即趁此良機鞏固麥地那的位置,且派出軍事行動撕毀古萊氏人的希望和藍圖。
  • 伊斯蘭戒律尋求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貞潔與信仰、以及肉體、道德與精神上的健康。在這些保障下,殺戮與盜竊、搶劫與掠奪、高利貸剝削、賭博、酗酒、不法的性關係、無政府的混亂、以及無神論的氾濫都受到禁絕。

阿拉伯文的信仰一字為"iman",意謂給予安全。因此「穆民」(mu'min,有信仰者)絕不打誑語,所有出自信道者的言行都是可靠安全的。信道者不說謊不食言,也不負所託。他們絕不倚靠偷竊、放高利貸或任何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活動為生。除此,他們不傷害任何人,因他們相信殺了一個人就是殺害了人性。

當真主的使者被遣為先知時,阿拉伯人對生命財產毫無安全感,且對貞潔、健康或信仰亦昏瞢無知。因此穆罕默德的任務之一即是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面向中建立起絕對的安全感。他曾對阿第.伊本.哈達姆說:「有這麼一天將會到來!屆時一個女人乘轎從希拉到麥地那旅行時,除了真主與野狼外再也別無所懼。」[2]真主的使者藉由發動軍事行動以求建立安全,並昭示唯有伊斯蘭才能帶每個人這份安全。

出征遷移之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是由漢姆札率軍前往錫夫.巴赫爾(Sif al-Bahr)。當大軍進抵麥加時,正值古萊氏商隊適從大馬士革返回。古萊氏早將遷士們的產物洗奪一空銷售至大馬士革。故真主的使者擬利用這個情況展示穆斯林的實力並以此威脅古萊氏的經濟命脈。這次出擊並沒有真得短兵相接,但許多沙漠部落已見識到半島上的另一支強大勢力。

緊接在這次戰爭之後的是由烏拜達.伊本.哈里斯('Ubayda ibn Harith)指揮的另一次軍事行動。基於相同目的,烏拜達麾軍遠至拉比赫(Rabigh)這個通往麥加的小鎮。六十位穆斯林騎兵遭逢古萊氏二百勁旅。在一陣你來我往的弓箭互射後,麥加人開始膽怯,最後退回麥加。[3]

接下來的幾次征戰都是由真主的使者親自督軍。其中兩次真主的使者分別進擊艾卜瓦(Abwa)和布瓦特(Buwat),意圖威嚇古萊氏商隊與古萊氏人。[4]他在艾卜瓦與達姆拉(Damra)部族簽訂協議:雙方不可互鬥,而達姆拉部族不可協助穆斯林的敵人。

在巴德爾之役(西元624年)不久前,真主的使者派遺阿布杜拉.伊本.嘉赫須率領十個人前往位於距麥加往塔伊夫之路數里處的納赫拉(Nakhla)。他叮囑他們密切注意古萊氏的行動與搜集情報。而當他們到納赫拉時,一支從塔伊夫來的古萊氏商隊正巧在那裡歇息。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穆斯林們殺了其中一位麥加人,並俘擄其餘商隊成員與沒收其財物。他們帶著俘擄和戰利品返回麥地那。

這個事件發生在萊哲卜月末、夏班月(Sha'ban,譯按:即伊斯蘭曆的八月)初,因此眾人並不確定這是否褻瀆了四大聖月中之拉嘉布月的神聖性。於是猶太人便暗中與古萊氏結成聯盟,而偽信者亦利用這次可能構成冒瀆的事件大肆宣傳反穆斯林。他們聲稱穆斯林們在聖月中從事流血之事,而這件事是聖月中所禁止的。

然而這件意外並非真主的使者所認可執行,故他向參與者解釋這並非其命令。其他的穆斯林們亦同聲斥責犯下此事之人。所幸本著他們希冀得到真主慈憫的純粹意圖,一段天啟降示了:

他們問你禁月內可以作戰嗎?你說:「禁月內作戰是大罪;妨礙主道,不信真主,妨礙﹙朝覲﹚禁寺,驅逐禁寺區的居民出境,這些行為,在真主看來,其罪更大。迫害是比殺戮還殘酷的。」如果他們能力充足,勢必繼續進攻你們,務使你們叛教。你們中誰背叛正教,至死還不信道,誰的善功在今世和後世完全無效。這等人,是火獄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信道的人,離別故鄉並且為主道而奮鬥的人,這等人他們的確希望真主的慈恩。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古蘭經》第二章二百一十七節至二百一十八節)[5]

這段經文回答了所有反穆斯林勢力的詰難。簡而言之,在聖月爭戰是一項罪行。然而那些使信道者遭受十三年持續且難以言喻之冤屈、只因他們信仰獨一真主的人,是無權也無正當理由來責問這件事的。不僅只因為他們將穆斯林驅離家園,更因他們將穆斯林隔離於「聖寺」(譯按:即禁寺)外,而那是在天房為人所知約莫二千年的歷史中未曾聽聞過的一項懲罰。檢視這些狀況後,我們可以知道那些大張旗鼓抨擊此一微不足道的意外事件(尤其是並非先知允諾下所發生之事)者到底懷了何種居心? 

[1] 一些現代的歷史學家如穆罕默德.哈米杜拉(Muhammad Hamidullah)傾向將此條約視為伊斯蘭歷史中的第一個憲章。

[2] Bukhari, "Munaqib," 25.

[3] Ibn Hisham, 2: 241; Ibn Sa'd, 2: 7.

[4] Ibn Hisham, 2: 241, 248.

[5] Ibn Hisham, 2: 252.

Pin It
  • 上創建。
版權所有 © 2024 法土拉.葛蘭正式網站。
fgulen.com是官方來源 Fethullah葛蘭,土耳其著名的學者和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