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 (Khawf) 與尊敬 (Khashya)

在蘇非 之道中,"khawf"(畏懼)的意思不只是戒除所有那些不許可的,也包括戒除那些最好避免的行為。它恰巧與希望或期望相反,象徵著一位在真理之路上的行者 在對抗偏差時感到不安,並因而害怕招致神在後世 裡的懲罰。於是,行者戒除了欺瞞與自傲。

依據古夏里,畏懼會迫使一位在精神之路上的行者 抵擋與戒除讓真主不悅的事。由此可知,畏懼和未來有關。畏懼源自於一個人害怕自己臣服於不討喜之事,或是未能達成被渴望達成之事的不安。也是在這個意義上,畏懼和未來產生關聯。《古蘭經》的許多經文皆指出個人言行會在未來招致的結果,從而尋求建立一個將未來涵括進來的世界;那個世界同時具有好與壞的元素,但人們卻能清晰無誤地辨識出。

《古蘭經》在其追隨者的心田中播下畏懼的種籽,令他們害怕其生命的終點為何?又或他們離世之時是否仍是虔誠的穆斯林?《古蘭經》警告他們要堅定其對伊斯蘭的信仰和實踐。許多經文一方面令人們驚懼,另一方面卻又像是編織生命絲帶的經緯線。例如:他們沒有料到的刑罰,將從真主那裡,對他們顯現出來(39:47);你說:「我們可以告訴你們,誰在他們的行為上是損失最大的嗎?他們是那些在今世的努力已成白費的人,而他們卻以為他們是在做好事」(18:103-104)。那些以這些「線」來編織生命「絲帶」的人是多麼快樂與豐饒啊!《古蘭經》以這段警告帶領我們朝向後世,並鼓勵我們把它想得比其他事都要緊。

在祂極具啟發性的「言語」中,「全能真主」以畏懼當作鞭子,鞭策我們面對「祂的臨在」(His Presence),並以祂的陪伴予我們尊榮。[1]如同一位母親對她的子女再三保證,並將他(她)拉回其溫馨、滿懷愛意的臂彎中,這條鞭子吸引信仰者前往「神之慈憫 」的深海中,並以真主的恩寵 與豐賜滋養他(她);祂強迫人類去領受和接收來自「祂的慈憫」的恩寵與豐賜。因此,《古蘭經》中提及與強制在人類身上的每道天意和命令,都是源於「神之慈憫」,都是為了昇華人類的靈魂,是故它們也充滿了警告和威脅。

一個心中充滿對那「全能者」之敬畏 的人,便會對他人無所畏懼,也因之從所有無用和令人窒息的畏懼中解放出來。在祂充滿啟發、給予希望的「言語」中,那「全能者」告訴大眾毋需害怕除祂以外的任何事或人,祂說:你們不要畏懼他們,你們當畏懼我,如果你們是信道的人(3:175);你們應當只畏懼我(2:40);他們畏懼在他們上面的主宰,並做他們所被命令去做的(16:50);並讚揚那些心懷畏懼且心中只敬畏真主的人:他們體不沾床,他們以恐懼和希望的心情祈禱他們的「主」(32:16)。

祂讚揚那些信仰者,因為那些依據其對真主的畏懼安排自己生活的人,會謹慎使用自己的意志,努力避免犯罪。如此敏感與謹慎的靈魂將在真主之認可與喜樂的天園 裡飛翔。以下《浩海》 (Lujja)的作者加姆的努爾.丁.阿布杜.拉赫曼.伊本.阿赫馬德(Nur al-Din 'Abd al-Rahman ibn 'Ahmad al-Jami)的言語,實是再貼切不過了:

如果你畏懼真主的憤怒,便要在宗教中站穩腳步,
因為一棵樹會用根緊緊地抓住大地,以抵擋狂風。

最低程度的畏懼是信仰所要求的:你們當畏懼我,如果你們是信道的人(3:175)。另一種更高程度的畏懼是來自於知識或學習的:在祂的僕人中,只有有學識的人真正畏懼真主(35:28)。而最高程度的畏懼則是混合敬畏 與源自於個人對真主之知識的:真主命令你們敬畏祂(3:28)。

有些蘇非 將畏懼分為兩類:敬畏和尊敬。雖然這些詞在意思上非常接近,但敬畏隱含了一種讓入門者逃往真主的感覺,而尊敬則是讓入門者在祂之內尋求庇護。一位持續感到敬畏的入門者會想要逃,然一位尋求避難之人則會努力地在祂之內尋求庇護。那些選擇逃亡之人,在那條對他們相當困難的道路上前進,因為他們過著苦行的生活,而遭受與那「全能者」分離的痛苦。然而,那些以尊敬擁抱祂的人,卻飲用著那份因親近祂而湧生的甜美、活力之泉,那是來自在祂之內尋求庇護的泉源。

完美的尊敬是眾先知的特質。當他們置身於這種狀態時,他們匍匐在地,不敢妄動,像是死了一般,又恍若他們已經聽到了「伊斯拉非勒的號筒」(Trumpet of Israfil)響起,然後被帶到了「至威至高的真理」(Majesty and Grandeur of the Truth)之前。他們永遠都意識到以下經文的真義:當他的「主」向山顯現的時候,就把山粉碎了;穆薩暈倒在地(7:143)。在那些被帶到真主近處的人當中,距離祂最近且懷抱最多尊敬的人(願真主予他祝福與救贖)說:

我看到你們所無法看見的,也聽到你們所無法聽見的。但願你們曉得在諸天之中之嘎嘎作響及呻吟的是什麼。事實上,他們必須這麼做,因為諸天中甚至連四根手指的寬度都沒有,在那兒,天使連跪下的地方都沒有。我以真主之名起誓,倘若你們知道我所知道(關於「至高真主」)的事,你們將會笑得少而哭得多。你們會避免和妻子共眠,而在田野及山間向真主大聲祈禱。[2]

在此,「先知」顯示了那份引導他在真主之內尋求庇護的尊敬,並且描述令其他人亟欲逃亡的恐懼。阿布.札爾 (Abu Dharr)在其對下述「聖訓 」的附註中即表達出此種逃亡的態度:但願我是一棵被連根拔起、砍成碎片的樹

一個在靈魂中充滿對真主之尊敬 與敬畏 的人不會犯罪,即使他似乎無所畏懼。蘇艾卜 (Suhayb)就是其中一位克服對真主之敬畏的人。「真主的使者」(願真主予他祝福與救贖)讚嘆他道:蘇艾卜是多麼優秀的僕人啊!就算他不畏懼真主,他也不會犯罪[3]

一個畏懼真主的人會時而嘆息,時而哭泣,尤其是當他(她)獨處時,他(她)會試圖消除與祂分離以及那即將降臨在他(她)身上之地獄之火的痛苦;火獄 才是界於他(她)與真主之間的最大鴻溝。如同「聖訓 」中所宣稱:一個因為畏懼真主而哭泣的人,將不會進入火獄,除非(由一頭哺乳動物)擠出的牛奶可以再被放回乳房(即原擠出之處)裡[4]灑淚是熄滅地獄之火的最有效方法。一位信仰者有時會把他(她)已做和未做的事相混淆,然後因為懼怕其行為是源於幻覺、或由於個人抵制誘惑的失敗所導致的肉體自我,而感到巨大的後悔,於是在真主之內尋求庇護。關於這種靈魂的描述可見於以下「聖訓」:

當這段經文「有所施捨、但因將歸於『主』而心懷敬畏者」(23:60)降示時,「先知」(願真主予他祝福與救贖)的妻子阿伊夏(A'isha)問他說:那些「因將歸於『主』而心懷敬畏者」是指那些犯下那般如通姦、竊盜、及喝酒等大罪的人嗎?而那身為人類之光的「先知」回答道:不是的,阿伊夏。那經文中所提及的人是履行主命拜、齋戒及繳納天課的人,但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因畏懼而戰慄,恐怕禮拜的行為無法被真主所接受。[5]

阿布.素萊曼 .達拉尼 (Abu Sulayman Darani)說,雖然僕人 一定總是充滿敬畏(害怕真主可能因不高興而懲罰 他[她])與希望(盼望可以獲得真主的喜悅),但是用畏懼和尊敬 去鞭策一個人的心確是比較安全的。[6]哈禮卜「謝赫」 [7](Shaykh Ghalib)同意達拉尼的觀點,他亦在以下的言語中表達其恐懼感:請用層層的畏懼打開我的靈魂之眼吧!


[1] 畏懼是一個人與真主關係之各個階段 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當這個人可以在畏懼和希望兩者間保持平衡時,真主之道的真正教導和訓練就開始了。從表面看來,我們似乎是被真主「強制地」置於「祂的臨在」之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這只是真主提醒我們真正目的地之所在的幾個方法之一。以下「聖訓 」即解釋云:我和你們的關係,就像是一個人正在使勁拉回那些彷彿「飛蛾撲火」般的人一樣。你們正在(藉著犯罪)把自己投入火中,但我正在把你們往回拉。這個隱喻告訴我們,雖然有些人的本質是好的、虔信的、傾向良善的,但卻無法完全棄絕犯罪。為了在他們避免犯罪的奮鬥中幫助他們,真主可能會憑靠「祂的慈憫 」,令某些不幸降臨在他們身上。

[2]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Zuhd," 9; Ibn Maja, "Zuhd," 19.

[3] Al-'Ajluni, 323.

[4]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Fada'il al-Jihad," 8; Al-Nasa'i, "Jihad," 8.

[5]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Tafsir al-Qur'an," 24.

[6] Al-Qushayri, 128.

[7] 編註:「謝赫」的阿拉伯原文為"sheikh",原意為長老,一般指伊斯蘭對在宗教上有名望或有地位者的尊稱。

Pin It
  • 上創建。
版權所有 © 2024 法土拉.葛蘭正式網站。
fgulen.com是官方來源 Fethullah葛蘭,土耳其著名的學者和知識分子.